物流先行,聚高质量发展“千钧力”
近年来,我市紧盯物流这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聚“千钧力”助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物流企业715家,其中,货运物流企业557家,省级物流集聚区1个、省级冷链配送中心1个,物流示范园区2个,大型公路货运场站和物流园8处,4A级物流企业2家。
夯实物流载体“压舱石”,树牢经济发展“风向标”。今年以来,全市新建续建仓储、物流项目共13个,其中续建项目6个、储备项目6个、前期工作项目1个,计划完成投资10.23亿元。濉溪智能快递物流中心、淮海中瑞冷链物流园、家家悦二期、天汇冷链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部分项目有望年内竣工。零碳智慧物流园、万创智能电商物流产业园、青龙山数字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招引项目加速落地。
打造海铁联运“新高地”,释放智力支撑“强磁场”。我市不断创新运营合作模式,由最初的间断式发运发展为整列发运、专列发运、途定发运、周列发运。自开通以来,全市发运出口集装箱约10000T,发运专列180列,其他班次300余班次,货运量约20万吨,为企业申请货运奖补资金约500万元,节约物流成本35%以上。积极打造智慧物流体系,通过第三方综合物流管理平台“聚能物流云平台”,促进网络货运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平台注册总车辆数3.73万辆,货源企业230多家,运输企业400多家。2022年实现网络货运收入5.3亿元,网络货运运量1020万吨,累计为物流业降本1.2亿元。
下好冷链物流“先手棋”,落实惠企政策“定心丸”。今年以来,我市着力冷链物流布局,会同淮师大教授共同撰写《淮北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为我市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加大冷链物流项目调度力度,截至目前,在建冷链物流项目4个,即将建成大型冷库2座。积极争取冷链物流建设扶持资金,2021年,帮助中瑞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积极争取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500万元,帮助“安徽农心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9家涉及建设冷库企业落实奖补资金887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