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局2007年度工作计划

浏览次数: 作者:田怀东 发布时间:2008-03-18 00:00 字号:
   2007年,我市商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国家、省商务工作会议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和东向发展战略,积极有效地转变商务经济增长方式,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坚持“城市抓双进、农村抓延伸、市场抓规范、外向经济抓提高”的原则,确保我市商务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快于全市GDP增长水平,努力做到又好又快、快中求好,全面推进商务事业健康发展。
   2007年的主要经济工作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到70亿元;利用外资目标增长20%,完成5400万美元,争取8000万美元;进出口增长12-20%,完成6000万美元,争取实现6500万美元。
   主要任务:2007年,全市商务工作要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加快流通现代化进程,提高商贸流通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主线,具体任务是:完善一个规划,推进四大工程,做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完善一个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商业流通健康发展,加强对全市商业网点的有效管理,2007年我们将着力完善我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对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及专业特色街进行合理定位,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城市商业格局,改善目前我市商业网点布局和业态发展不合理现象。初步设想为:引导发展好老城区以淮海路为中心和新城区以商业步行街为中心的2个城市商业中心;建设好中国矿业设备博览城、盛世商贸城、中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新惠康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等4个专业市场;积极推进“双进”工程,创建一批商业示范社区,创建3-4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10家绿色饭店,形成具有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和休闲等多功能的社区商业体系。在商业业态发展上,加快发展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综合超市;积极发展专业连锁超市以及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形式;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力争使其成为城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力业态。通过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城市在扩大消费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促进城市流通业的健康发展。
   推进四大工程:
(一)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全面完成任务
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商机和历史责任。目前,我市有18个乡镇、5个带村办事处,63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30万。农村的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民买难卖难问题比较突出,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依托大型流通企业,以连锁超市为主要业态,利用多种渠道,在全市农村推进“万村千乡”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实施两年以来,我们已在全市建立了350个农家店,效果显著。今年是“万村千乡”工程收官之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引导和规划好农家店建设,进一步提高农家店的乡村覆盖率,力争到年底,乡村农家店总数达到680家以上,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80%以上,基本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同时拓展农家店经营范围,推广农家店经营医药柜试点工作,丰富农家店经营形式,狠抓农家店经营质量等;加大对试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试点企业的服务质量,畅通流通渠道,努力构筑农民买得起、用得上、信得过的商贸流通网络,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真正把“万村千乡”工程建成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的德政工程,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推进“双进”工程全面启动
2006年,国家启动了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内容的“双进”工程,旨在发展社区商业,创建便民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基础性工程。从我市情况来看,全市84万城镇居民生活在143个社区,其中城市主城区相山区有34万城镇居民生活在56个社区内,每年还将有近5万左右流动人员进入社区,特别是一大批移交社区的离退休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等等,都与社区生活和建设密切相关。虽然我市城镇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小市场薄弱、零星服务业不规范、不方便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我们要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把推进社区便民消费和便民服务摆在商务工作的重要位置。2006年下半年我们已经开始启动了“双进工程”,相山区安康社区、锦华苑社区被确定为省级商业示范社区。今年,我们将按照省商务厅王福宏厅长“双进工程要有新突破”要求,加大推进力度,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和1-2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争取用3-5年时间,培育5个社区示范企业,20个商业示范社区,50个示范店,促进社区商业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重点是实施早餐工程,推进社区超市生鲜化改造、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和放心工程建设,加快农贸市场“农改超”和肉菜类产品销售体系现代化建设,构建农产品经过配送中心到超市的新渠道。鼓励食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超市(商场)创立名优品牌,实施品牌经营,扩大市场份额。到2010年,力争全市新改扩建10个放心肉菜市场、50个放心肉经营店、50个放心早餐经营店,确保“双进”工程按规划、分步骤、稳推进、见实效。
(三)推进“双百”工程扎实开展
从2006年起,商务部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重点改造100家左右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着力培育100家左右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即“双百工程”。为配合商务部“双百工程”的开展,省商务厅将重点改造25家左右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着力培育10家左右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2006年,我市中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被省商务厅定为重点改造的25家左右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2007年,我们将继续抓好“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在我市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一是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争取2007年5月底前完成中瑞农产品标准化市场改造,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流通企业,推进流通体系建设,年底争取将新惠康商贸有限公司推进省商务厅着力培育的10家左右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行列。三是努力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例;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建设。四是要加强农产品集贸市场和菜市场经营环境和设施的改造,引导农贸市场和菜市场转型升级。2007年将重点加强新惠康商贸有限公司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菜市场超市改造,争取年底前完工,并积极争取国家开发行贷款。
(四)推进“三绿”工程进一步实施
以食品安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宗旨,以提高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已在全国全面铺开。2006年我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实施“三绿工程”,促进食品安全卫生,保障群众安全消费。一是加大对生猪屠宰管理的力度,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完善肉类检验体系、冷链配送体系,扶持企业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和病害生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杜绝病害猪肉流入市场。由城市向农村逐步取消手工生猪屠宰,2007年取消市区手工生猪屠宰,2008年取消市郊手工生猪屠宰。认真贯彻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认定标准,扶持符合条件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机械化改造与设备更新,推进行业进步。今年我市要有2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达到3星级以上资质标准,定点屠宰率达到95%以上。二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产品的专区、专柜、专卖店等,开辟“绿色专柜”、“绿色饭店”等活动,促进消费安全。同时,进一步实施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制度,确保酒类食品安全。三是充分发挥市“三绿办”的职能与作用,密切加强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我市“三绿工程”进一步实话,争创全国“三绿工程达标市”。
   除上述四大工程外,2007年还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推进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商务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培育重点骨干流通企业,进一步增强流通业整体实力。从规模、效率、成长性、抗风险能力等4个方面,加强对大型流通企业的工作指导,以国华集团公司国家活体储备项目、顺达商贸公司、中瑞商贸公司、金信农资公司“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新惠康商贸公司城市社区连锁便民网络项目等重点项目为支撑,迅速扩张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流通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通过努力,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市级大型流通企业。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商品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快改造现有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专业批发市场,增强展示、信息、代理、配送、加工等服务功能,使其逐步向商品展示订货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批发采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外贸出口中心等现代市场形态转变。鼓励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开展网上交易,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中小型消费品市场向专业商场、主题购物中心和品牌展销中心、综合超市等新型业态转型。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硬件建设和标准化改造,逐步实现市场设施现代化,加快培育和发展绿色标准化农产品市场。紧密结合我市及周边地区煤炭资源优势,和我市矿业设备制造业基础,积极支持我市矿业设备博览城建设成为辐射全国的矿业设备专业批发市场。三是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流通企业。对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流通主体的发展。鼓励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鼓励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合作,积极利用特许加盟和自愿连锁等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化水平和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到境外开展流通业务。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四是规范行政审批,进一步加强特殊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典当、拍卖、成品油、旧机动车、报废车、生猪屠宰、直销等一些重点行业,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成为流通行业中的特殊行业。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树立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严格行政审批,依法履行审批权限;同时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特殊行业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保护守法经营,进一步促进特殊行业的健康发展。五是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各类流通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加强协会的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和市场意识,使之逐步成为推动企业规范发展和行业自律的中介组织,提高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能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除现有的家具业协会,2007年准备发展白酒业协会,以进一步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加强对会员的协调、服务、指导,强化行业自律,更好地发挥其在流通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加快建设出口基地,培育出口品牌,加速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一是进一步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2007年,我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发展潜力企业,鼓励和推动更多的企业进入外向型经济领域,壮大进出口经营主体;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出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拟重点培育6家外贸出口企业,分别是:今一制衣、恒邦制衣、金冠汇晶、新兴实业、巨成化工和泰威钢丝制品有限公司等。二是进一步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强化与税务、外管、商检、海关的沟通与协作,逐步形成大外贸、大通关服务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和业务培训等方式,着力培育2个出口基地,即以维科印染、飞亚股份、今一服装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和以福瑞祺食品香料公司为龙头、以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三是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三六九”工程。即:培育商务部出口品牌3个,安徽省出口品牌6个,市级出口品牌9个,将我市“星云”牌印染布、“飞亚”牌坯布、“金岩”牌精铸砂、“金冠”牌玻璃制品等出口品牌打造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出口名牌群体。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出口企业争名牌、创名牌的良好氛围,推进全市自主品牌出口。四是进一步扩大出口成交渠道。精心指导企业改进营销方式和出口成交方式,通过多渠道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以及积极开展网交会等方式,推进企业使用电子商务互联网进行出口成交,让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和成交方式多样化;指导企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规避汇率风险,应对不断升值的人民币汇率变化;指导企业及时全面地了解国家出台的各类进出口促进政策,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与集成效应,努力扩大出口总量。
第三,积极拓展招商渠道,增强投资促进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促进利用外资上台阶。
2007年,要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向我国转移和“南资北上、东商西进”的重大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资源、农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领域实现利用外资的较大增长,努力提高我市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发挥我市资源、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拓展外资投入的空间。充分发挥煤炭、高岭土资源和煤电、轻纺等产业优势,围绕煤炭设备制造、煤化工以及服装业、陶瓷业等,延长产业链,引导外资以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我市大中型企业的结构调整和重组改造,力争形成若干个外资密集、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形成新的产业优势。二是发挥外资、合资企业作用,大力推进以商招商,以外引外。目前,在我市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已有一些企业有增资扩股的意愿,以适应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将紧抓机遇,促成其成立新的合资公司,扩大外资总量。三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我们将为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区县部门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搭建更多有效平台。除了筹办好2007徽商大会、中博会等大型招商会议外,我们还将与区、县、有关部门和企业联系,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专题性的小型招商会,努力把招商引资工作推向深入。四是进一步提高商贸流通业招商引资水平。注重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商品流通模式、经营服务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积极争取省商务厅的支持,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工程、三绿工程,鼓励外资投向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投向物流配送中心、采购中心、农产品采购基地建设,投向大型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店的建设等。鼓励国有商业企业利用外资进行改组改造,改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争取年内引进一家国际知名连锁企业集团在我市投资。
第四,实施人才强商战略,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效能建设,打造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商务人才队伍。
商务领域处于市场经济的最前沿。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商务人才队伍是做好商务工作的根本保证。为此,从2007年起,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人才强商”战略,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效能建设,打造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发展需要的商务工作队伍。一是要“送出去”和“请进来”。一方面采取“借梯上楼”、“交流下沉”等方式,每年在全市商务系统内选拔一定数量的有基础的商务干部到省商务厅、省直商务企业、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商务系统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和挂职锻炼,争取把他们培养成适应现代商务经济发展需要、懂管理、善经营、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全方位提高我市商务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2007年初步安排为20名。另一方面,搭建平台,广开招才引智渠道,广泛吸纳省内外优秀商务人才和高学历人才进入我市商务系统,充实商务工作队伍,为我市商务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我们将以能力和素质建设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多渠道地在全市商务系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参加和举办各类商务知识培训班,积极培育我市商务领域专业人才,提高我市内外贸企业的竞争能力。三是进一步推进效能建设。今年,要进一步改进“两风”,增进“两情”, 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执行力;要大兴调研之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结合商务中心工作和开放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增强商务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要加强学习,切实增强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以更高的思想境界、更强的业务能力、更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把效能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四是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是商务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是推进效能建设的内在要求。今年,要继续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能放都放、依法合规”的原则,简政放权;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任制等,打造透明快捷、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窗口建设,坚持首席代表制和科长坐班制;进一步加强“商务之窗”网站建设,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信息在商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深入开展普法学习,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加强商务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五是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大通关”。进一步强化与财政、工商、税务、商检、海关、外管等部门及行业协会的联络与沟通,相互交流信息,定期协调工作,创建运转高效的协调机制和大开放、大通关的格局;探索运用先进技术,搭建现代化的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先进理念、先进技术与超前管理相融合,强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间的紧密联系,形成高效务实的全市商务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商务管理水平,促使商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步入统一有序的健康发展轨道。六是加强商务行业管理法规建设。针对我市商务领域行业标准、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于商务事业发展的实际,今年我们将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与管理法规的同时,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市情,组织调研,着手制定《淮北市商务管理条例》、《淮北市饮食服务业行业管理办法》、《淮北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办法》、《淮北市社区肉菜市场管理办法》等一批行业规范性文件,强化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能力,做到以法兴商、依法治商。同时,要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引导和培育,使之逐步发展成为业内企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行业组织,成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