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商务局对淮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SQMY296)号社情民意的答复
尊敬的代表:
火车站南商业体云天·地壹街是云天置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城市综合体及商业购物中心,是淮北火车站核心成长商业项目。
一、基本情况
收到市人大反馈的“关于解决淮北高铁站地下商业用房租赁的建议”后,市商务局组织业务科人员通过对相山区商务局、相南办事处、金色云天管理人员等单位电话询问了解和现地走访等形式了解云天·地壹街实际情况。
一是火车站云天·地壹街为金色云天150000平方米综合商业体的组成部分,于2012年规划建设,2015年5月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烂尾。为解决业主上访难题,2017年1月破产,后在市政府、市中院指导下成立云天管理人,对该项目进行破产清算重启,2019年4月云天管理人将部分资产评估后拍卖给建投集团,2019年12月地壹街商业管理由建投集团临时接管。重启后的地壹街规划总面积约27000平方米、商铺总数1090铺,其中:小业主806铺16500平方米,商铺持有占比74%;建投集团189铺5300平方米,商铺持有占比17%;云天置业有限公司95铺5200平方米,商铺持有占比9%。
二是2017年11月,云天管理人启动地壹街招商运营,后因2018年8月水毁、业主商铺高度分散、一铺一价期望值过高等因素,导致已签约或入驻商铺多次集中撤场。2019年10月,地壹街再度开业试运营,后因工程先天性缺陷(无上下货通道、排水排烟系统缺陷、制冷制热设备无法独立区域开放、人流动线不符合商业规划)、疫情影响和今年7月份再度水毁等因素,导致仅存不多的商家再次撤场。截至目前,已招商租赁的商铺共剩余480铺11709.17平方,但开门营业商户仅有79铺约2500平方米(其中酒吧1500平方米、超市1000平方米)。
二、存在的困难
一是项目自身先天性缺陷,现代商业运营条件不足。在规划设计上,地壹街原始规划为“义乌精品城”,1000多间商铺全部为最大不足50平方米、最小仅有3、4平方米的格子铺,很难适应现代商业综合体业态规划需求。在人流动线规划上,整个地壹街商铺共计21条购物通道、12部电梯出入口,四通八达,与现行商业综合体人流动线规划严重不符。在基础设施规划上,无上下货物通道,无法从负二层停车场进入商场内部,且整个负一层商业综合体无排水排烟工程,仅有两处卫生间,远远达不到商业运营条件。
二是业主商铺自持占比大,部分小业主期望值过高。地壹街业主商铺自购占比高达74%,且建投、云天商铺高度分散其中,难以达到连片经营和整体带动。加之整个招商过程中,小业主一铺一价,期望值过高(最高商铺租金高达75元/平方米),遇到一些能够起到龙头带动的业态客户,一些小业主便坐地起价,甚至部分业主闲置不租也不自营,导致招商均价上难以形成统一,整体过高,龙头业态进驻困难。
三是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商业体过度饱和导致招商难度大。地壹街早期定位义乌精品城,后期因烂尾、水毁和其他实际因素,导致前期规划定位与现代商业业态难以适应。在直径1.5公里范围内,东北侧有久兴小商品批发市场,东侧有国购、万达商圈,西北侧主城区有金鹰、爱琴海等商业综合体,加之商铺业主自持率过高,专业招商团队不愿接盘,龙头带动商家不愿进驻,导致招商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发展运营建议
一是关于云天·地壹街项目发展定位的建议。云天·地壹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人群聚集是其独特的优势,在商业定位上一定要清晰,建议由区政府相关部门出面召开业主委员会会议,由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出面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团队,以站前整个商业圈为目标拿出近期、长期的方案,包括前期、中期、后期的编制,商讨共同、科学、可行的办法并分步实施。
二是关于云天·地壹街项目运营的建议。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业主委员会委员的选举要规范、办公机构的设立要稳定、规章制度要健全,日常工作要正常;同时建议由相山区牵头组建“站前商圈综合治理办公室”,成立市容管理、规划、公安、交通、建投集团、云天管理人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综合治理小组,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政企联合盘活形式,对地壹街工程设计调整、基础设施改造、交通动线规划等方面进行统一实施,从根本上解决火车站站前交通乱、实体招商难和社会稳定等问题。鉴于云天·地壹街的实际现状及目前宏观经济下商业业态的变化,在云天·地壹街运营过程中要通盘考虑云天·地壹街与西区大盒子综合运营,在引进合适商业业态同时适当在政府公共资源上给予倾斜,迁移一些便民服务窗口进驻,弱化云天·地壹街项目商业综合体功能,解决目前商业业态过度饱和问题。